滨: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,1998. [2] 曹 静 , 魏 春 雪 . 5 C r M n M o 热 锻 模 淬 火 工
艺研究[J].热加工工艺,2009(8). [3] 王戟,蒋敏球,张伟萍.金属材料及热处
理[M].北京: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社,2004. [4] 马 跃 新 , 邓 俊 彦 , 邹 安 全 ,邓 芬 燕 . 热 处 理工艺对5CrMnMo组织性能的影响[J]. 模具制造,2006(3). [5] 王 德 文 . 提 高 模 具 寿 命 应 用 技 术 实 例 [M].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4.
科技创新导报 2011NO.03 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Herald 热锻模具钢 5 C r M n M o 热处理工艺的改进
田金状 ( 开滦( 集团) 赵各庄矿业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 6 3 0 0 0 )
摘 要:5CrMnMo钢因其具备良好的抗热烧蚀性、导热性、淬透性以及冲击韧性等特性较多地运用于锻模的制作中, 然而, 反复的加热、
作为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锻模材料, 5 C r M n M o 具 有 良 好 的 抗 热 烧 蚀 性 、导 热 性、淬透性以及冲击韧性, 但由其制成的模 具 长 期 在 高 压 、高 应 力 以 及 反 复 急 速 加 热 与冷却等恶劣条件下工作,极易产生疲劳 裂纹或变形塌陷,平均寿命只有2000件左 右,不利于锻件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提高。 1.1 5CrMnMo 模具热处理的常规工艺
模具加工的一般工序如下:下料→锻 造→退火→机加工→探伤→机加工成形→ 打磨型腔→热处理→打磨抛光型腔→探伤 →检验。在5 C r M n M o热 锻 模 具 的 加 工 中 , 由 于毛坯锻造后晶粒较粗大,组织不均匀,机 加 工 困 难 。因 此 通 常 会 采 用 进 行 预 先 热 处 理以改善化学成分的偏析程度和组织的不 均匀性, 以消除毛坯锻造后的内应力。加热 到淬火温度后,保持一定时间,放入油中冷 却,淬火冷却至200℃左右及时回火,共进 行 四 次 回 火 。可 参 考 的 工 艺 参 数 为 : 6 0 0 ℃~650℃×(4~5)h,830℃~850℃×(5~ 6 ) h , 4 8 0 ℃~5 0 0 ℃×6 h 回 火 。在 这 种 常 规 工艺处理过程中,当表面冷至200℃出油时, 心部温度仍较高,于是心部大量残余的奥 氏体回火时会转变为珠光体或粗大的强度 较低的上贝氏体,形成的模具强韧性下降, 裂纹扩展阻力较小,寿命普遍不高,使用中 常有早期脆断或热疲劳裂纹出现。 1.2 5CrMnMo 模具的工作条件及失效原因分 析
1.2.1 高温条件 45Cr钢锻件胚料在预锻及终锻过程 中,模具型腔表面都要在2~4s内被加热至 600℃以上,当型腔预热至150℃左右时,型 腔表面温度一般在700℃以上,一旦工作温 度超出淬火后的回火温度,就会引起模具 的急剧软化,使模具强度和硬度大幅度降 低,并产生加速其磨损失效的微裂纹。 1.2.2 急剧冷却 操作中为降低模具温度常采用水冷等 强制冷却,由于受到急剧的冷热交替作用, 当温度超过相变点时,模具会产生拉伸与 压缩交变的应力,在应力超出模具的屈服 强度时,即可能出现塑性变形,从而生成裂 纹。 1.2.3 压力作用 由于胚料需要在高温下通过冲击模具 加压强制成形,模具在工作中也必须同时
上述工艺改进试验主要是针对淬火与 回火过程进行了工艺改良,通过以上方式 的处理,可得到强度更高的M/B下的复相 组织,模具热处理后表面硬度为48HRC~ 50HRC,心部硬度为40~43HRC,金相组织 为:细针状马氏体/下贝氏体+少量残留奥 氏体,心部组织为低碳马氏体+小块状铁素 体 。改 进 后 的 5 C r M n M o 钢 模 具 延 长 了 热 疲 劳裂纹产生前的孕育期,提高了型腔的耐 磨性、抗疲劳能力以及塑性变形抗力, 平均 寿命达到9000多件,是改进前的4倍以上。
2.1.1 淬火温度的提高 为减少奥氏体中碳化物的含量和偏析 程度,可利用提高淬火温度的方法将碳化 物分布得更加均匀并充分溶解,提高其Ms 点,从而在淬火时可得到更多的板条马氏 体 , 尽 可 能 地 增 加 模 具 的 强 韧 性 。在 试 验 中,将原工艺温度的840℃提高到了900℃, 这 一 温 度 还 有 助 于 更 多 的 Cr 、Mn 等 合 金 元 素溶入奥氏体中,并有利于模具淬透性的 增加。 2.1.2 淬火油冷时间的控制 淬火油冷时间的控制不当常导致在热 处理过程中出现裂纹,为获得M/B下的复 相组织,提高模具使用寿命,必须严格控制 5 C r M n M o 模 具 的 淬 火 油 冷 时 间 。试 验 中 采 用体积法经验公式t=αV/S计算油冷时 间,其中t为锻模淬火油冷时间,单位min, α=1.2~1.3min/mm,V为锻模体积,单位 为mm3,S为 锻 模 表 面 积,单位为mm2。 2.1.3 适当提高第一次回火温度,延长 保温时间 为保证模具内部组织的温度,尽可能 减少影响其使用寿命的裂缝的产生,热处 理 中 可 适 当 提 高 第 一 次 回 火 温 度 。当 模 具 淬火后从油中取出时,其表面温度在200℃ 左右,而心部温度约400℃左右,若装入180 ℃的回火炉,其心部将继续进行马氏体转 变,受到已完成马氏体转变的表面的阻碍, 容 易 产 生 拉 应 力 而 造 成 淬 火 裂 纹 。若 装 入 490℃回火炉,模具心部将形成强度和韧性 很差的上贝氏体组织,导致模具性能变差。 而改进后的工艺是将模具淬火至Ms点(220 ℃)左右,再在280℃的回火炉中等温8h,使 模具心部转变为下贝氏体组织,从而获得 板条马氏体与下贝氏体的复合组织,使模 具 得 到 更 好 的 强 韧 性 、热 疲 劳 性 的 配 合 , 从
承 受 压 应 力 、拉 应 力 和 附 加 弯 曲 应 力 等 巨 大负荷,型腔表面与高温金属接触产生了 强烈的摩擦力,高温和高压的共同作用很 大程度上缩短了模具的使用寿命。
模具的使用寿命,必须做到:提高表面硬度, 以提高型腔的耐磨性;提高淬透性,即增加 硬化层的厚度,以提高型腔的抗塌陷(塑性 变形)能力;提高奥氏体化温度,以提高淬透 性、红 硬 性 、热 稳 定 性 及 冷 热 疲 劳 抗 力 。 2.1 改进措施
冷 却 和 压 力 的 作 用 大 大 缩 短 了 其 使 用 寿 命 , 使 锻 件 的 质 量 和 生 产 效 率 都 受 到 了 影 响 。本 文 介 绍 了 通 过 改 进 5 C r M n M o热 处 理 工 艺 延 长 其 使
用寿命的措施及试验效果,试验证明,工艺改进后模具的使用寿命达到原来的4倍以上,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。
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Herald
果证明,在淬火与回火过程中进行工艺改 良,合理提高淬火温度与第一次回火的温 度及适当延长保温时间,控制好淬火油冷 时间等措施都可以令模具的强韧度增加, 使用寿命延长。然而, 在使用过程中模具的 磨损是不可避免的,任何一种热锻模具钢 也都不可能既有最高的热强性和耐磨性, 同时又具有最高的断裂抗力及抗疲劳能 力,除通过改进热处理方法等措施提高其 整体性能之外,操作人员在平时的使用中 也 应 注 重 安 装 、使 用 、维 护 等 方 面 的 问 题 ,三牛注册登陆 尽可能使危害其使用寿命的因素减至最 低,保证锻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。